马来西亚基督教巴色会新耕堂

2010年1月20日
农历新年(春节)的饮食习俗




广东惠州有备新碗箸过新年的习俗。即使家中一点也不缺碗筷。
广东茂名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“正穷节”,即正月结束的意思。因本地“正”与“蒸”同音,“正穷”即“蒸穷”,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“蒸发掉”之意。乡间户户饮艾茶、插艾花、吃艾籺(籺在当地指称粽子及各种各样以糯米粉做成的糍粑糕点,当地方言读如英语“at”去掉后面的“t”音)。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,拿回家中洗净、晒干,搓成茸状,放进锅中煮熟,搓干水,伴以米粉、红糖搓匀,做成艾籺。故艾籺也叫正穷,吃了“正穷”,可使身体健康,无病少痛。
春节是中国、朝鲜、韩国、蒙古、日本、越南、老挝、缅甸、柬埔寨、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而且越南、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,春节真可谓普天同庆了。







南方的客家人大年初一的三餐都吃素。有腐竹、粉丝、金叶(黄花菜)、木耳、豆腐皮、香菇、芹菜(勤快)、蒜(划算)、葱(聪明)等。客家还有一个年节特色菜品--盆菜也称为大盘菜,源于客家人传统的“大盘菜”,顾名思义就是用大盘或盆,将食物都放到里面。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,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。吃的时候每围一盘,一层一层吃下去,味道馥郁而香浓。深圳下沙村民把盆菜称为“新安盆菜”,香港元朗围村把盆菜当作地方的招牌菜(围村菜)。







新加坡春节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“捞鱼生”:鲜鱼或者鲍鱼配以各种果蔬,甜酸酱料。大家站起来举起筷子,把果蔬、酱料和鲜鱼用筷子高高举起搅拌在一起,象征捞得风生水起。新加坡春节拜年不提贵重礼品,只带两个桔子,进门送给主人,桔与“吉”谐音





除夕、初一、初五都吃饺子。初一的饺子一定是除夕(即昨晚)没煮完剩下的,取意吉庆有余。初五吃饺子为了防止煮饺子时发生破口现象,要把饺子边捏成“花边”,俗称“捏小人嘴”,意思是将说坏话的小人嘴捏严实,使其不再乱说。另外西北不少地方的饺子皮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。初二中午一般都是捞面,初三包合子供财神。合子也象征家族团圆美满,发达兴旺,因此除初三吃合子外,民间还讲究在初八、初九这两天吃合子,以取“合子加八越吃越发”、“合子加九越吃越有”的吉利。还有在正月十一吃合子,说是合子拐弯儿。正月初三又是俗传「老鼠娶亲」的日子,入夜以后,各家各户都要提早熄灯就寝,并在家中各处撒盐、米,称为「老鼠分钱」。





韩国的年夜饭讲究全家要吃“五谷饭”,即云豆、大豆、小豆、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饭。韩国“岁餐”最具代表性的是“米糕片汤”。韩国人认为不吃用大米做的年糕汤是不能长大一岁的。古代朝鲜人崇尚太阳,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,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。以前做米糕片汤的汤是用野鸡汤熬成,现在野鸡难得,因此改用牛肉或鸡肉汤代替。中部和北部地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、绿豆芽、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。

星期三, 一月 20, 2010 By 新耕堂